讲好咸阳故事、营造发展氛围
西安的东西两侧,有两座桥很著名,一座是城东的灞桥,一座是城西的咸阳桥。两座桥都因离别而著名,也各自延伸出了“关中八景”中的一景,城东的是“灞柳风雪”,城西的是“咸阳古渡”。唐代诗人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就是在此为朋友饯行所作:“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,劝君更进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
“咸阳古渡”由来已久。最早可上溯到古时的“西渭桥”(在今咸阳以东附近)。西渭桥比西渭渡口出现更早。以船渡代桥,随着长安城位置的变化,渡口的地位逐渐衰落,西渭桥则因之兴盛起来。据史载,西渭桥在唐代已基本取代中渭桥,而成为从长安西去驿道的重要桥渡,亦即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。
据民国《重修咸阳县志》记载,历史上相当长时间内,西渭桥与西渭渡是并存的,“旧时秋后作桥,夏间水涨用船”。《关中胜迹图志》亦云:“其地以桥名,亦以渡名。明嘉靖年间以舟为浮桥,又曰“咸阳古渡’。”清时,在西渭桥渡口置“船五只水夫五十九名”,负责经此过往行旅的运渡。西兰公路建成初期,枯水季节搭临时木便桥通行,洪水季节仍用渡船摆渡,是通往西北、西南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